中國網7月29日訊(記者 李智)當地時間7月28日,中美經貿會談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。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,作為世界兩個最大的經濟體,中美經貿關系走向將對國際貿易秩序產生重大影響,也因此受到全球矚目。
美國《紐約時報》刊文稱,在美國單方面發起關稅戰并引發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,本周對全球經濟而言至關重要。今年4月初,特朗普宣布“解放日”關稅措施后,美中緊張關系急劇升級,中國也是唯一一個立即采取反制措施的國家。如果本周經貿會談能達成協議,將會避免全球最大兩個經濟體之間發生破壞性沖突。
上周,在宣布與歐盟達成協議時,美國總統特朗普簡短地談及了美中關系的最新進展,并表達其對此持樂觀態度。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近日接受福克斯商業新聞網采訪時指出,美國與中國貿易態勢良好,雙方緊張局勢已降溫,美國可以與中國建立非常好的定期會晤機制。
法新社援引咨詢機構負責人觀點指出,就目前形勢來看,中美兩國正在釋放關系緩和的信號,“美國政府對中國的態度似乎出現了重大變化。美國官員更專注于‘可實現的目標’,試圖‘潤滑會談機制,避免出現新的緊張議題’”。
英國《金融時報》也在報道中指出,美國暫停對中國技術出口的限制,以避免影響與北京的貿易會談的努力。《華盛頓郵報》則援引美國官員的話稱,負責監管出口管制的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已被告知,要避免對中國采取強硬舉措。
對于美國態度的轉變,美國《華爾街日報》認為,主要是特朗普的關注點正在轉向“交易模式”,并尋求與中國達成經濟協議。當前,特朗普日益將重心放在如何與北京方面達成經濟交易上,并著眼于為美國企業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。法國《回聲報》指出,從當前跡象來看,特朗普希望與中國建立更具建設性的關系。
對于本輪中美經貿會談的結果,新加坡《聯合早報》援引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學者的觀點,認為比較樂觀。這一判斷也反映出,當前國際輿論普遍對中美經貿會談持積極態度,但會談結果仍存在不確定性,各方都在密切關注著會談的后續進展以及可能帶來的全球經濟影響。